返回

大国崛起!从军火商到军工巨头!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036 穷是根源!再先进的技术,没钱也无法实现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名画图员。

    平面阵列天线是整个雷达系统的核心。

    中央数据处理计算机组等,同样重要。

    可绝大部分都不是298厂能生产的。

    如果不是杨威,298厂即使能从各个兄弟单位得到人力支持,也没有可能把这个雷达系统设计出来。

    车间只回来了部分附近厂家生产的零配件。

    不过,车间里倒是摆放了一台由木头制成的11的模型。

    看着眼前安装在四轮拖车上已经展开的木头雷达天线,杨威心中思绪复杂不已。

    没钱!

    技术基础差。

    不管搞个什么东西,明知道有更好的,可不管是成本,还是技术基础,都让杨威的想法无法实现。

    以前,他还有些不甘心。

    可技术基础的积累,他在红星所跟298厂,才算是真正明白,必不可少的。

    要想弯道超车,根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
    就像目前的炮瞄雷达,如果技术能实现,杨威绝对不会选取平面阵列天线,而是要采用有源相控阵雷达。

    可有源相控阵雷达,目前根本无法做到微型化。

    即使做到了,60瓦发电机也根本带不动。

    更不要说,处理速度慢得令人发指的计算机……

    在跟众多的技术人员讨论后,再核算了成本,结果,发现真要强行上这些技术,最终的成本,不仅是科研单位无法承受,就连军方也承受不了这样的价格。

    别的不说,仅仅是现在,250兆的硬盘,以目前国内的技术水平,都差不多一台洗衣机大小。

    当然,如果能承受不计成本,可以搞到电视机那么大。

    结果就是成本至少是洗衣机大小硬盘的数十倍甚至更多……

    “我觉得,即使成本高一些,也最好是采用63式装甲车的底盘作为安装平台,虽然要复杂一些,比拖拽式的移动要灵活很多。毕竟在战场上,瞬息万变,我们这套炮侦雷达系统,理论反应时间,最快都得20秒……”

    杨威看着几人,再一次提出来。

    他一开始就提过,把炮侦雷达装在63式装甲车的地盘上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炮侦雷达转场就会非常灵活。

    “杨威同志,之前咱们就讨论过多次,如果安装在底盘上,成本会增加至少30万……炮侦雷达作战,都会跟炮兵一起行动,目前咱们部队自行榴弹炮少……”

    黄培岩急忙打断了杨威的话。

    “是啊,20秒的反应时间,足够了……即使再慢一些,也没有问题……一般情况下,即使最快的速度探测到,炮兵阵地要打击那一区域,调整射击参数,也得五分钟以上……”

    于平元也急忙说道。

    不是他们着急。

    杨威这一个月,提出了很多次要提升性能……

    现在的,已经是妥协了。

    可即使这样,为了这20秒就把敌人的炮兵阵地测算出来,一部炮侦雷达,制造成本超过500万!

    500万啊!

    在这普通技术工人月平均工资也就40块左右的年代,是多么庞大的一笔巨款。

    可没办法。

    这相当于给大炮装上了眼睛。

    战斗力翻番。

    这是上级没有批准,也没有给任何经费支持的自筹项目。

    任何一分钱的成本,298厂都不想增加。

    “如果是自行榴弹炮,反应时间会很短,而且打完就可以在两三分钟内撤离……”

    杨威平静地说道。

    可没人支持他的想法。

    自行榴弹炮,因为成本太高,在部队中的规模,终究不够大。

    杨威看着众人的表情,最终还是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只能放弃。

    唯一庆幸的就是现在已经有了基础,至少可以给国家节省几千万的外汇,而且后面会持续在这上面投入……

    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部队至少还得等三十年。

    先搞基础吧。

    杨威没有再跟298的负责人们争论什么。

    他也理解。

    工业基础太差,技术太落后,一切,都得钱来堆。

    恰好,现在军工系统最缺的就是钱。

    当天下午,陈志强跟齐昊两人就到了298厂。

    这让298厂的众多领导们非常不爽。

    他们很清楚,这两人来,就是接杨威走的。

    “陈主任,您怎么来了?”

    看着陈志强,杨威心中琢磨着他亲自来这边的目的是什么。

    不是找自己的?

    不可能。

    陈志强跟298厂的领导们也很熟悉,直接拒绝了298厂晚上的宴请。

    “北方所的齐景山你认识吧?昨天他找到我,要求你回归北方所……”

    看着杨威,陈志

036 穷是根源!再先进的技术,没钱也无法实现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